百脉根

2025/09/30 39 0

百脉根(学名:Lotus corniculatus L.)为豆科百脉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牛角花、五叶草、鸟距草、地羊鹊等,是一种在农业、生态、药用和观赏领域均有重要价值的植物。


一、形态特征

百脉根株高10–60厘米,茎丛生,匍匐或直立,羽状复叶,通常有5片小叶,其中2片位于叶柄基部;花黄色,3–4朵排成伞形花序,荚果长圆柱形,种子肾形,成熟时呈褐色。

二、分布与生境

原产于欧亚温暖地带,现广泛分布于欧洲、北美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地。在中国,主要分布于新疆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百脉根喜温暖湿润气候,适应性强,能耐贫瘠、弱酸至弱碱性土壤,适宜年降雨量210–1910毫米,年均温度5.7–23.7℃,在沙质、黏性、干燥或湿润土壤中均能生长。

三、主要价值

1. 农业与生态价值

优良牧草: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,适口性好,产量高,亩产量可达3–5万斤,广泛用于放牧、干草调制或青贮。
改良土壤:作为豆科植物,百脉根具有根瘤菌,能固氮改良土壤,提升土壤肥力,常用于轮作或生态修复。
蜜源植物:花期长(5–9月),花蜜丰富,是良好的蜜源植物。

2. 药用价值

百脉根以根或全草入药,性味甘、苦,微寒,归肺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止咳平喘、补虚止渴、活血化瘀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
传统应用:用于虚劳体弱、阴虚发热、口渴、肺热咳嗽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胃痛、痢疾、痔疮等症。
现代研究:根含黄酮类化合物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;籽提取物可用于治疗轻中度痤疮。

3. 观赏价值

花色鲜艳,花期长,可用于岩石园、野生植物园、花坛边缘绿化等。


四、繁殖与栽培

百脉根主要通过播种或扦插繁殖,病虫害较少,偶见豆荚螟为害,可用低毒农药防治。适宜在春季播种,管理粗放,适合大面积种植。
综上,百脉根是一种兼具生态、经济、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多功能植物,广泛用于农业种植、生态修复、中药开发和园林绿化等领域。

点赞(0) 打赏
相关文章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